河北省保定市总面积有2.2万平方公里,虽然以面积计算在全省排名位于承德市、张家口市之后。但是从其所管辖的县市区数量来看,保定市有5个区、15个县,4个县级市,承德市有3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张家口市则为6区10县。把面积和管辖政区数量综合起来考量,说保定市是河北省最大的市是一点不为过的。
从河北省地图中可对比面积大小
不只是今天,哪怕是在清朝,保定府也以管辖着2州(祁州、安州)、14县(清苑、满城、安肃、定兴、新城、唐县、博野、望都、容城、完县、蠡县、雄县、束鹿(即今天的辛集市)、高阳)而位于直隶的首位。那么保定所管辖如此广大的范围在历史上一直是这样吗,它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变“大”的?
清朝的保定府
在我国历史上元代之前的历朝历代,今天的保定市一带长期分属多个政区,并不像明清和今天那样有着面积广阔的统县区域的。据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载,保定府:
《禹贡》冀州地。战国时属赵。秦为上谷、巨鹿二郡地。汉为涿郡及中山国地,后汉因之。晋属范阳、高阳、博陵、中山等郡国。后魏亦为中山、范阳等郡地。隋属上谷、博陵、河间三郡。唐属易、定、瀛、莫等州。
唐朝时今天的保定一带
到了北宋时,由于地处宋辽边界之地,出于军事的需要,更是新建了诸多的军州,当时在这一带有定、祁、保、雄、霸、莫等州和广信、安肃、永宁、顺安、、信安、保定(不是本文的主角保定哦,另有一地)等军,这些军、州都有辖县,也就意味着它们和明清时管县的辖区“府”,以及今天的地级市都是同一级别的政区。那么如此多管县的行政区域后来又是怎么整合成一个面积广大的行政区域呢。
北宋时期今天的保定一带,行政区域繁多
这个变化出现在了金末元初,和一个人有关系。
金朝末年,在今天河北省一带,为了抵抗蒙古大军的进攻,金朝组织许多当地的汉族地主武装起来并且给予官职,这些汉族地主在蒙古铁骑面前却往往选择纳土归降,其中就有定兴人张柔。
张柔是金朝的定兴县令、中都留守兼大兴知府。保定城就是在他的经营下兴建的。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他与蒙古军大战兵败被俘后,归降于蒙古,出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后来奉命讨伐金朝,包围并攻克开封,升任万户。年老致仕时为安肃公,曾参与营建大都,进封蔡国公。
张柔在担任金中都留守时,曾攻略雄、易、安、保、完等州的全境或部分地区,他投降蒙古之后,根据蒙古国“北人以州县下者,即以为守令”的原则,继续保持着对原有地盘的统治,他在满城开元帅府,先后占据深州、冀州以北和真定以北的三十余城,涉及近七州之地。
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左右,由于投降的汉地各武装地主辖境犬牙交错,就按照金朝路州旧制进行重新划界。而张柔所管辖的区域大多分属原来的金朝中都路及河北西路,重新划界之后,造成张柔所辖三十余城有一大半会按金朝路州旧有建置划走,仅剩下满城、清苑一带的顺天保州。
元朝保定路
到窝阔台汗十三年,可能是感觉这样的划分会亏待战功卓著的张柔,于是就重新调整了他的辖地,令割雄、易、保、遂、安肃五州置顺天路,即单独设置一路(路在元朝和府同级)归张柔管理,这个顺天路就成为后来明清保定府的雏形。
元世祖至元初,在雄、易、保、遂、安肃五州之外,又增加祁州和完州2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顺天路正式改名为保定路。保定路共辖七个州、八个直属县和十一个州属县。
八个直属县为:清苑、满城、唐县、庆都、行唐、曲阳、新安、博野。七个州及属县为:易州辖易县、涞水、定兴三县;祁州辖蒲阴、深泽、束鹿三县;雄州辖归信、容城、新城三县;安州辖葛城、高阳二县;遂州;安肃州;完州。
明朝的保定府
明朝,以元朝保定路的基础上设置保定府,只不过有些许变化。元朝时保定路与真定路犬牙交错,便于统治,其中保定路的深泽、束鹿(今天的辛集)和行唐、曲阳分别向南、西南伸入真定路境,明朝则在洪武二年把原属于保定府的曲阳、行唐改属真定府,而真定府的蠡州则改属保定府,保定府只剩下深泽、束鹿依然伸入真定府。此外还改安肃州、完州、雄州、蠡州为县,废掉了归信、蒲阴、葛城等县,到明末保定府共有12个直辖县、3个州下辖5县。
清朝保定府和“飞地”束鹿
清初沿明制,领3州17县。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升易州为直隶州,涞水县划入易州管辖,。雍正十二年三月,深泽县划入定州直隶州,乾隆十一年十月改庆都县为望都县。道光十二年六月,裁新安县入安州。至清末,保定府共领2州14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雍正十二年三月深泽县被划入定州直隶州,位于深泽县以南的束鹿仍留在保定府,这样一来就造成束鹿县和保定府之间并不能连接,也就形成了一个“飞地”,束鹿的官员到府城办事,需要经过定州直隶州的地盘。
民国初年废府存县中,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被重新划分,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省与县之间则是“地级市”,保定市“继承”了保定府的大部分辖县,而形成这样状况肇始则起源于元朝统治者为了照顾汉世侯张柔的面积和感觉而进行行政区域的调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