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中国的哪个朝代,文化最为鼎盛。在我看来,当属宋朝。
为什么呢?宋朝文化的繁荣,在很多方面都深有体现。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宋词的繁荣。
究其原因有很多,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这两点:
一是宋代推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致使当时出现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
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二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崛起,这不仅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由于唐人,几乎“写光”了所有能写的题材,以至于宋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当时就有部分词人,把目光投向了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词人就是柳永。
宋代文化的繁荣,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宋朝文化之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又和欧阳修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而且关系还不小。
你可能不知道,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他们都出自欧阳修的门下。
正是因为欧阳修,才有了后来的苏轼和“苏门四学士”,才有了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欧阳修的话,或许就不会出现宋代的文化盛世。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欧阳修吧。
生平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自幼聪颖过人,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欧阳修幼时家贫,他的母亲郑氏,是一位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于是她便用荻管在泥地上教他识字认字,这便是画地学书故事的由来。
后来欧阳修参加科举,步入官场。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敢于直言劝谏,因此得罪了很多权贵,故而仕途并不顺畅。
幸好当时的皇帝宋仁宗,非常信任和赏识欧阳修,曾对身边的人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去哪里找呢?
欧阳修虽为权贵所不容,多次遭到放逐流离。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他还提拔了一大批布衣出身的士人,前面所说的“三苏”、曾巩、王安石,都得到过他的举荐和提拔。
欧阳修历任三朝,深得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年事已高的欧阳修,多次想要告老还乡,都不被皇帝允许。
最后,欧阳修在家中逝世,时年六十六岁,谥号“文忠”。
文学成就
不管是在文章还是在诗词上,欧阳修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史·列传·卷七十八》评价他的文章是:
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欧阳修的文章,语言平易近人,流畅自然,不仅结束了骈文自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还为之后的元明清提供了新型的古文体裁,欧阳修也因此成为一代文章宗师。
他的诗词,秉承了他的文风。欧阳修的词,虽然是“以余力而作”。不同于五代的词风,欧阳修为他的词注入了新意。在诗歌方面,也同样如此。
欧阳修的文章,当以《醉翁亭记》为代表。他在文中塑造的与民同乐,“以民之乐为乐”的醉翁太守形象,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欧阳修的词,一是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柳永词相呼应,下面是欧阳修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的是闺怨之情,上阕连用三个“深”字,点出了词中女子所处闺院之深;上阕抒发女子的感伤之情,“泪眼”朦胧,无可奈何花落去。
全词深稳妙雅,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情思邈远,令人神往。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首写相思之词,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之事:花市的灯恍若白昼,繁华热闹之景,跃然纸上。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值此良辰美景,和心上人相约黄昏后,柔情蜜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只是不见去年的那个人,如何能不泪下沾衣呢?
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不管是个人修养、品行,还是文学成就,欧阳修都足以为人师表。
在政治上直言规谏,不畏权贵;在用人上,唯才是举;在交友上,待人真诚,“尽言无所隐”;在被贬时,仍能泰然自处,从容不迫。
这种精神品格,难道值得学习吗?虽然他在年少时,有过一段风流往事,也写了不少带有“世俗之气”的艳词。
就像他自己所说,“三十年前,尚好文化,嗜酒歌呼,知以乐而不知其非也”,就如下面的这首词:
《系裙腰》
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
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
小墀面、对芙蓉。
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
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
素裙腰,映酥胸。
欧阳修的政敌,就常“借题发挥”。但瑕不掩瑜,有道是:人不风流枉少年。
这些风流韵事,并不影响欧阳修日后所取得的成就,更不会影响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