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有一位宦官苏培盛,他善于察言观色,揣度雍正的心思,进而说出正确的话;心地不坏,却又手腕极极佳,对那些曾经轻贱自己的人,适时给予报复;帮助甄嬛度过了许多难关,最后与槿汐组成家庭,其形象深入人心。殊不知,苏培盛在历史中却是有原型的。
清朝,有关宦官的记载不如从前朝代系统多样,根本原因是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太监几乎在政治中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没有那么素材可以被史官所记录(这不包括清朝末期的李莲英,小德张等人,他们的存在是王朝走向没落时畸形政治下的必然)。但是,记录少,不代表没有任何痕迹。清朝,同时也是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许多文物保留完整,包括太监的陵墓,这给后人留下了很珍贵的研究材料。
清代,有一个
地方叫做恩济庄,专门埋葬宫中的太监。它始建于雍正十二年,建成于乾隆三年,由雍正亲自拨款。在恩济庄中下葬的太监有许多,但是并不是谁都有墓碑,而苏培盛则是少数中有墓碑记录的一人。
这可能是因为苏培盛生前的地位高。清宫内务府档案处是这样记载他的:雍正藩邸近侍,懋勤殿首领太监,总管太监。这是一个进阶的过程,需要分别说。
所谓藩邸近侍,乃是指雍正未登基之前,在王府时身边最亲近的下人。根据历史记载,雍正当皇帝于1723年,此时已经年过四十四岁,因此苏培盛跟随了胤禛的青年,中年,他被信任是必然的。
雍正元年,苏培盛被封为懋勤殿首领太监,这看似官位不大,却是个要职。所谓的懋勤殿,是清代皇帝读书的地方,由于雍正登基时已经人过中年,自然不必像小皇子一般苦学诗书打底,此处就成了他办公用的书房,批阅奏折,鉴赏书画之处。苏培盛在此当差,实则属于距离皇帝最近的人,也是最常接触的人。
雍正八年开始,苏培盛担任总管太监一职。与我们所想的总管太监就是管理全皇宫太监的人有所不同,其实他是指某一个领域的最高掌管人。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每个宫殿太监品行的监管,皇宫值守人员的调度,敬事房的工作安排,整理分发皇室衣食住行用的钱财月例,御膳房食物餐品布置,太后寝宫与皇帝寝宫防卫等等,均是不同领域,也都有不同的总管太监。这些人官位从四品到七品不等,苏培盛是最高的四品。
当然了,人为的划分领域和等级是一方面,谁更得皇帝喜爱则是判断一个太监地位的更重要因素,封建王朝历来如此。
清宫档案记载,苏培盛很受皇帝的宠,雍正曾经赏赐给他一个东西,让周围人非常羡慕,那就是一间当铺。
宫女与太监常被赏赐物件,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当铺算是不动产,这在清朝为首例。紫荆城中,小太监无数,平日里贪点小便宜或者赌博的不在少数,可是换回来的银子甚是微薄,然而苏培盛却一下子得到一间当铺,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清宫档案中对这回的赏赐用了“破例”二字,可见苏培盛备受宠爱。
嫔妃喜欢恃宠而骄,太监也一样。历史中的苏培盛并不像《甄嬛传》中那样懂得分寸。根据记载,苏培盛对待皇子都非常傲慢,无礼,不少亲王家的孩子都被他斥责过(大概是不喜欢小孩吧……),其中就有弘历。为了这个事,雍正还指责过苏培盛,但是并没有深究,在这之后,还是给他各种赏赐。
好在,乾隆登基后并没有记仇,让他一直做着正四品太监,直到乾隆十二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死后被安葬在了恩济庄,为他立碑纪念。这与乾隆是个孝子有很大关系,同时乾隆的母亲孝圣宪太后(就是甄嬛原型)念及雍正生前的情分,也必定会善待先皇下人,不至于让苏培盛孤独终老的。
历史中的苏培盛可谓寿终正寝,虽然是宦官,却也当了同一朝宦官中地位最高的那一个。因为《甄嬛传》的缘故,有不少人挺喜欢他的,都想知道他与槿汐的结局。然而,历史中对他的记载太少了,并不知道苏培盛有没有对食。不过,若是有,也必定过的不差,这里也算是为电视剧中的人物续写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