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历史知识

古代称老师为什么,第5个最有趣,你知道几个呢

阅读:(48)     2024-02-18 13:09:12

韩愈的《师说》中有一句经典之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在古代时,那些求学的学子必然有他们自己的老师,而老师,就是那个能给你传递知识、解答困惑的人。

自此,也便有了“老师”这个称呼。众所周知,历史上对于“老师”,曾经有过很多其他称谓,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地在发生着变化。

那么,古代对于老师都有哪些称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先生

这个称呼非常常见了,在小学课本中,便有很多涉及到的文章,比如说在最新版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最先出现这个词便是在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关于孙中山的略读课文之中。

在以前提到“先生”这个词,便很自然而然的想到教书先生、私塾先生,在鲁迅的文章之中较为常见。这一次多用做有广阔学识的文化人。

到了现代,更多地用作了对男性的称呼,但是对于非常有造诣有高度的人也会如此称呼,不一定限制为男性,比如让我们无比敬畏的钱钟书之妻,便被尊称为“杨绛先生”。

02.师傅

师傅一词,是古代时候对于老师的通称,这个词是“太师、少师、太傅”等词的合称,这几个词语都是古代的一些官职名字,主要负责对太子的教学,想来在学识和品德方面也是特别高了。

在《谷梁传·昭公十九年》一文之中,曾经有相关记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到了现在,“师傅”这个称呼还在广泛使用,只不过更多是来形容某些行业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师。

03.夫子

提到这个词语,便要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孔字”。

“夫子”这个词原本只是孔子门下的弟子对于自己老师的尊称,在《论语》中有些篇目便有所涉及,比如《论语·子张》中所讲“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后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以“夫子”称呼老师的,到了现代,这个词已经很少用到了。


04.山长

“山长”这词听起来很陌生,到我们今天,基本上基本上已经完全不再用到了。

这个词最早出于《荆相近事》之中,是曾经对中书院中主讲教师的一种称呼。相传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叫蒋维东,隐居在衡山讲学,当时去听他讲学的人非常多,影响深远,他便被大家称为“山长”,之后,这个词又发展为对于老师的统称。

元代时期,使用频率非常高,到了明清,也有所沿袭,但到了乾隆时期,曾经将其中的“山”字改为“院”字,听起来似乎更有一点学院的感觉了,可到了清朝末期,又回归了之前“山长”的叫法。科举制废除之后,这个词也便废止了。

05.西席

关于这个词,需从一个典故说起。汉明帝刘庄曾经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拜了一位师傅叫桓荣,他深受师傅恩惠,等他登上皇位之后,更是对师傅尊敬有加,经常会去看望师傅并听他讲讲经史。

在汉代的时候,作为次序也有一定规矩,背西向东为尊位,当时虽然刘庄已经贵为天子,却依然让师傅于尊位,以示尊敬。

之后,“西席”便成为了一种对于老师的尊称。

随着时代变迁,到现代为止,这些称呼已经慢慢陌生了,很多现代的孩子很少知道这些,但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和孩子一起来了解这些称呼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大拿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