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人们似乎听惯了汉末三国割据地历史,尤其是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之后,这汉分天下三足鼎立更是无人不晓!今天,我告诉您:当时并非三国而是四国,您能相信吗?此国,不但名正言顺,而且比蜀国还多存在了6年。它就是居于辽东半岛的燕国。
董卓
燕国是由东北的公孙家族在东汉末年创立的,开国君王就是公孙度!他也是名副其实的东汉末年的乱世枭雄之一。此人早年曾担任过尚书郎和冀州刺史。后来他又经董卓帐下的中郎将、同乡徐荣的引荐,投奔至董卓帐下做了辽东太守。这一步让他具备了割据辽东一隅的条件。
曹操
公孙度上任之后就对地方豪强派进行一场革命,尤其是以前瞧不起他的官吏、名门望族。如镇守襄平的县令公孙昭被他用鞭活活抽死。象郡中豪门望族田韶等家,只因素常来往上对公孙度没有恩惠,也不说拜年话就被他找借口给灭门了。据说他看不顺眼的名门望族一百几十家被灭门。当地的头面人是个个如履薄冰,这被史称“施威于内”。
另外,在中原各势力无暇东顾之时,他对内严刑峻法,也适度的发展一些地方经济。对外,东伐高句丽,西征乌丸,善抚流民,威震海外。为彻底摆脱董卓乱党的统治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孙权
再后来,中原的董卓又被吕布给灭掉了,董卓其党徒势力随之烟消云散,东汉中央王朝乱成了一锅粥。而远在东北一隅公孙度,经过几年的倒腾羽毛也丰满了,并于公元190年不失时机地割据立国,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并追封其父为建义侯。为祖先立庙、设坛祭祀天地、治理军队、銮驾仪仗、羽林军……俨然一大国天子的标配。当曹操任其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时,公孙度说:"我乃辽东王,永宁乡侯啥用啊!"
刘备
毕竟天高皇帝远,这公孙家族利用袁绍、曹操间的不休征伐,巧妙地避开了强大势力间的碾压。公元204年即建安九年,公孙度还没来得及过上皇帝的瘾,便一命呜呼了。
儿子公孙康继位,随即在辽东直接称王。
公孙康也是个憨胆大的主儿,曾想进攻曹魏加入中原战场,在大臣多次劝说之下才改向朝鲜半岛大规模用兵,大破高句丽并获得不少的土地、人口。
诸葛亮
公孙康死后,他的弟弟公孙恭继王位。不久,又被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夺权。
此时的辽东虽然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公孙渊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定和曹魏划清地缘界限,自称燕王。并不甘寂寞的卷入曹魏、东吴的纷争之中。
四国形势图
他先是示好东吴。当东吴孙权派几名使臣、1万兵马及其辎重器械、携大量的金银财宝从海路赶至辽东时,首鼠两端的公孙渊,又担心收了孙权的兵马装备又担心曹魏的围攻。然后一不做,二不休,来一招狠的,把东吴的使臣和1万多士兵全部斩杀。将使者的人头送往北魏,金银财宝自己全部留下。
公孙渊
这一招彻底把东吴孙权激怒了,决心亲征辽东,后来在众臣的反复劝说之下才把这事暂时搁下了。
东吴使者的人头送之北魏,这让公孙渊和北魏的关系又进了一步。公孙渊自己也膨胀得够呛。竞因一件小事和魏明帝的大将顶上了,并且还把魏将打败了。公孙渊割据辽东,本身就不是长把子瓢,亡国灭族乃须臾之间的事。这次又打败魏兵,挑战魏国,无疑是太岁头上动了土。
公孙度
次年(即公元238年)6月,魏明帝派出司马懿率大军出兵辽东,一举拿下燕国的首都襄平。公孙渊父子人头落地,并杀15岁以上的男人10000多人。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燕国从地图上抹掉了。
至于东汉末年明明四国为何却被史学家说成三国,原因无怪乎就是这个国家还是太小了,与魏蜀吴相比不过就是一割据政权,尽管它比蜀国存在的时间还要长。
燕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