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上两个粮食出口大国,但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升级,全球粮食陷入危机,一些粮食出口国家为了保障自己国家的粮食安全,纷纷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
饭碗里只有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才能保障粮食安全。我国有14亿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产不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粮食安全尤为重要。那么,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是如何做的呢?
其实,我国对粮食安全早已有足够的重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将粮食自给自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改开前三十年,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开后四十年,经过几十年努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产一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人均粮食从1982年的324公斤增加到483公斤,超过世界人均粮食标准线(400公斤)83公斤,可以说,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的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
但是,尽管我国的主粮生产可以保障14亿人的消费,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短板,粮食安全风险依然存在,我们的大豆、油菜籽、食用油、玉米缺口还比较大,特别是大豆。现在,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高达1.2亿吨,但国产大豆的产量仅有两千多万吨,缺口达1亿吨。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玉米进口也大幅度提高,达到2885万吨,油菜籽进口500多万吨。
那么,我国大豆、玉米、菜籽油等主要是从哪些国家进口的呢?不进口不行吗?面对如此大的进口量,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呢?
一、我国大豆、玉米、菜籽油等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
之前,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三个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其中,美国进口量最大,占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巴西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阿根廷占百分之十左右,但后来,做了调整,提高了巴西的进口量,降低了美国的进口量,而且又增加了一些进口国家。玉米进口主要来自两个国家,乌克兰和美国。油菜籽主要从加拿大进口。棕榈油主要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二、不进口不行吗?
针对大豆、玉米、油菜籽等如此大的进口量,有人问,难道不进口不行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减少进口,但是不能不进口。为什么呢?
就拿进口量最大的大豆来说。大豆是亩产比较低的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一百多斤,最高亩产只有300多斤,如果1亿吨大豆需求都由国内生产,需要6,5亿亩耕地,而我国只有18亿亩耕地,为保障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种植面积,难以腾出大量耕地种植大豆。玉米和油菜籽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面对全球粮食危机,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如何解决粮食大量进口带来的不安全性?
可以这样说,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存在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大量粮食进口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取消进口。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国家是怎么做的?
(一)、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在耕地不变而且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安全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亩产。在提高亩产方面,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培育优良品种。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重视不够的,种子几乎被美国的种子公司垄断,现在,我国在种子培育上加大投资力度,更多更强的种子公司建立起来,这是提高粮食亩产的主要保障。
第二、加大国家种粮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之所以赚钱,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国家补贴很高,种粮食赚钱。
第三、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国家“十四五规划”里提出,到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10亿亩,2025年,达到12亿亩。也就是说,这12亿亩高标准农田就是中国14亿人口的“铁饭碗”。
(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减少进口数量
大豆产量一直是我国粮食产量的短板,要想减少进口量,就要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在保障三大主粮的产量基础上,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仅黑龙江省就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按亩产150公斤计算,可以增加国内产量150万吨。
(三)、多元化进口,降低进口带来的风险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构建了多元化进口格局,尽量避免对某一个国家的粮食进口依赖性,把进口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针对玉米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乌克兰,我们开放了巴西和缅甸玉米进口通道,解除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口,寻找更多的粮食进口粮源和渠道,保障我国粮食进口安全。
总之,我国有4亿人口,只有18亿亩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长期存在,粮食进口会长期存在,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总产保持在6.5亿吨以上,一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降低进口数量和风险,三是建立多元化进口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国14亿人口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