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苟且是什么意思解释(||闲话“苟且”)

阅读:(944)     2024-05-19 20:54:30

“小资语”排行榜上,顶流居高不下的莫过于高晓松那句:“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最先看到这句话,依旧是在那个朋友圈。说这句话的时候,恰逢那个朋友评职无望,家庭关系紧张。


自然地,这“苟且”就指物质的“绳头小利”,现实的“口角”矛盾罢了。当心理负荷太重,负面情绪达到饱和,无处宣泄的时候,把“苟且”一词在心里倒腾出来,当作与外界妥协的一种武器,不失为化解矛盾,自我疗伤的一剂良方。


所以,这个“苟且”与杜甫写的“苟且偷生”的“苟且”的这个“暂时,暂且”语义自然不在同一频道了。


热搜榜的成都“艳聊门”事件还没降温,紧随其后的扬州“新婚门”又来了一波吃瓜潮。


一时间,嫉妒羡慕痛恨,各种负面情绪潮水一般席卷而来,甚嚣尘上。于是有人就用陈寅恪先生的话作了痛心疾首的评价:我们这块土地,这些人,终其一生,大多所行,不过苟且二字。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基本不过如此而已。


只是,我们在引用的时候,不要污了陈先生的大名。他所说的“苟且”而非男盗女娼的“苟合”,不要污了这个词语!

知乎上有人对“苟且”这个词语进行了梳理,我们不妨把它复制粘贴过来,大家细细鉴别,但愿没有侵权,他搬书上资料,我搬他的资料,相互借鉴,相互抄罢了。


苟且”各个意思在各个词典里的解释,刨除“歧义”的解释(简单加上例子):
苟且:形容词。
①只图眼前,安于现状,敷衍度日;只顾眼前,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只顾眼前,敷衍地过日子;“因循苟且”。
②不循礼法;“君子进退当以礼,不可苟且,以伤雅道。”
③轻率;疏忽大意;敷衍了事;不审慎;不慎重;不细心;(言行)不多考虑;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不可苟且塞责”。
④将就;“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暖。”
⑤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捉奸捉双,亲手拿住这对苟且的男女”。


看字典的解释,这“苟且”的确不是好东西。唯一可看作中性的就只有“将就”这个义项了。那么,婚姻生活中,是否需要苟且将就呢?


还是先说胡适的“高下不苟且”的学术追求吧。

26岁的他,因一篇文章进了北大作教授自然令人心生疑虑,心口不服。直到《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问世,胡适在上层文化圈的影响逐渐扩大到全国。颜值高、学问好、眼界宽、心胸广。年少丧父、寂寂无名的胡适圈粉无数,俨然成了民国时期春风得意圈粉无数的大V。这都与他“有几分论据说几句话”的不苟且态度有关。


“不苟且”,既是胡适对自己的学术原则,也是对别人的要求。学问如此,写文也是。他在给罗尔纲的信中说:“文字不可轻作,太轻易了就流为‘滑’,流为‘苟且’。”在给王重民的信中也说:“一点一笔不放过,一丝一毫不潦草。举一例,立一证,下一结论,都不苟且。”

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我的朋友胡适之”这样的佳话流传。


再说说他的“苟且”幸福婚姻生活吧。


江冬秀,是男人嘴里有名的母老虎,一个旧式的小脚女人。不识字,爱麻将,丈夫出轨,果断拿起刀威胁“要杀自己杀孩子”,最终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法子,打赢了这场婚姻保卫战。


所以才有张爱玲的羡慕:“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是罕见的幸福的包办婚姻。”

才有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的断言:江冬秀“成了传统中国最后一位福人”。


这当然与胡适的苟且—包容有很大关系。据说每次江冬秀发脾气,大喊大叫时,胡适就借故躲开。


台湾的作家李敖曾感叹说:“见过江冬秀,才知道胡适的伟大。”人家笑他惧内,他就搜集从古至今的惧内故事,理直气壮成立“怕太太协会”。江冬秀爱打麻将,他就专门找人陪她打。江冬秀写出错字百出的家书,他就作诗来夸她。


所以,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就以“苟且”定罪,何尝又不是另一种“苟合”?

前几天看到米勒的《拾穗》图。知道了它在艺术史上的价值。作品在巴黎的沙龙展一亮相,就被卢浮宫收藏。不像米勒的其他名作在收藏家手中几经“倒手”才珍贵起来。

而米勒在创作《拾穗》的时候,“苟且图暖饱”而不得。前妻去世,第二个妻子又给他生了9个孩子,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劳动者的表现转而向讨好的卖得好的题材谄媚,他接受着并在绘画中融化着他的痛苦。”正因为米勒在艺术上坚持“不苟且”,才有打动人心的洞见:“我有那种如少女般纯洁的主题,天真自然的表现,默默悟出人生不过是不胜负荷的痛苦,并且忍气吞声、不怨尤地肩负起这种人类命运的法则,甚至不求任何补偿与代价。……

……批评我的人,也许都有教养而又风趣,然而我却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因为我这一生,除了田野,没看见过别的,所以我只能尽量说出我在田野工作时所见到的经验。”


假如米勒没有在生活上将就(苟且)一点,在绘画上“不苟且”一些,我们在他去世的150年后的今天,还会说他一嘴么?肯定不会。当然也就不知道拾稻穗是一种习俗,一种东西方共有的东西了。


晋代陆机有篇《五等论》中说“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我个人比较喜欢。它的意思是说:自己身处高位,不要生敷衍了事的心,和别人一起处在低位,要知道团结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倒以为大多数平凡人“苟且有术”挣来的风光,何尝又不是一种真诚坦荡与幸福的展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大拿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