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虎父无犬子什么意思(“虎父无犬子”的深层逻辑)

阅读:(205)     2024-05-29 15:17:14

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的相关内容,大多是以西方的专家学者为主,无论是心理研究、教学内容、儿童成长都以西方给出的定义、标准来对比研究,但是同样的内容,却往往能够在漫长的中华文化中,找到对应的内容。不同的措辞描述下,却是表达同一个道理、揭示同一个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虎父无犬子”,但是除了在表达一些父子同样出色优秀的时候,却常常被人忽视,那就是这个词语本身就是在表达“父母教育重要性”这一核心。在这句老话背后的更深层的逻辑,表达的是在孩子8岁之前,尤其是个人意志、个人习惯尚未成型之前,父母3个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的重要性。

1、“要求”本身就是行为习惯

对每一个人来说,成长过程中,就是在不同的磨砺中形成个人的特质。除了一部分是出于本身的个性外,大部分都是依据外在环境、要求,对自我的要求来进行改变性格、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对孩子来说,尤其是8岁之前的孩子,三观尚未建立,习惯还未成形,此时的他们更多的是参考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来采取行动。

此时的父母需要做的不仅是在孩子犯错之后,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更应该在平时就让孩子逐渐建立起“要求”的意识,无论是对学习、对生活哪个方面,让孩子能够在不同方面自发性的确定不同的要求,就是完成孩子初期教育的第一步就是

2、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在给予孩子更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出现,那就是现在的孩子变得更骄纵、出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表现在学习、工作中。

对父母来说,教育孩子并不是简单的灌输多少知识点,而是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好学、努力、踏实的能力与认知。孩子犯错以后,批评是常见的,但是与此同时,不能让批评喧宾夺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犯错的关键原因是什么,而如果想要避免再次犯错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让孩子不畏惧犯错、不畏惧承担责任,才是为未来做好铺垫的重要基础。


3、勤奋不限于“纸上谈兵”

对小孩子来说,兴趣、爱好并不少见,但是“勤奋”却非常罕见,如何克服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天性、以及容易三分钟热血的惯性,是不同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教会孩子勤奋,并不是“纸上谈兵”式的督促,而是从一开始就学会给孩子制定目标,让孩子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目标,逐渐演变成孩子自我要求的过程。勤奋的本质是行动,而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去提高学习要求,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稳步前行。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大拿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