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发呆的意思解释(发呆算冥想吗?)

阅读:(100)     2024-07-18 09:16:21

发呆是发呆,冥想是冥想,两者各有其目的,并不是一回事

冥想,就一个简单的维度来解释,可以是“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注意力,还需向内进行关注,持续地觉知自我,专注于自我。”

这个状态是有意识的;一定要描述的话,人的状态是清醒、轻松而警觉的。

而发呆,从常规语境上,指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失去觉知的状态。一般来说,发呆时,一个人会好像暂时失去了感觉,无法察觉自己注意力在哪里,会出现一些空白的时间。

这种状态与冥想的“专注于自我”是完全不同的,与在冥想中进入到了“无我”状态也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

虽然发呆和冥想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但它们俩都有共同的好处:

① 提升创造力

日本东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发呆可以增强大脑白质活动,增强创造力。

大脑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是神经细胞之间的信使,也就是帮忙传送信息的。它要是活跃了,信息就传得更快,也就更能看清事物间的联系,想到更多办法。

所以说发发呆也不是什么坏事,想方案想到头大,实在想不出来,放空一下自己,发会儿呆也不是什么坏事。

现在国内外对于正念冥想和创造力的研究相对来说还较少,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都表明正念冥想训练可以促进创造力。

学者Zabelina 等人(2011)研究对对 41 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分组,一组被试需要听10 分钟的正念指导语的录音,指导语要求被试关注当下状态,尤其是关注当下呼吸起伏,而另一组作为控制组,则需要听 10 分钟的历史故事录音。录音结束后,两组参加测试的大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测量问卷,以测试出创造力表现。

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参加正念冥想训练的学生创造力有所提升。

② 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发呆时,大脑意识活动减弱,就会有一种清醒、放松的感觉。

研究表明,人在压力大时,如果不能及时调节、管理好情绪,会对生活、工作等产生不良影响,而短暂的发呆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在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多部门联合发起“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中,其中一条建议就是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

不论是忙着备考的学生党还是朝九晚九的打工人,发呆无疑是成本最低的放松方式了。不过发呆太久,会容易引起回忆,陷入回忆,从而再次被负面情绪侵蚀。所以不建议发呆太久,5分钟足够。

除了发呆,正念冥想的好处之一也包括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研究发现,冥想练习者的前脑岛、感觉皮层和前额叶皮层的皮质厚度增加,对感觉刺激的觉察越来越清晰,从而可以利用这种自我察觉来应对日常的压力事件;

除了应对压力,还有研究表明,练习冥想的人,左侧前额叶脑区激活显著增强,而这种增强和积极情绪的增强有关。

说人话就是:练习冥想能让你更好地应对压力以及缓解负面情绪,更加积极乐观。

或许刚刚接触和了解冥想的你,对于冥想,还有许多疑惑等待解答,或许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会有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你是否在觉察着自己,觉察着当下。

很多人对冥想的认识存在误区——觉得冥想就是什么都不想,停止思绪,放空大脑,跟发呆其实很类似。确实,冥想可以给我们的大脑减压,但不是完全清空,呆坐着任凭时光飞逝,浪费生命,相反,冥想是为了让我们有清晰的意识感受当下,过更加有意义的生活。

也有人认为,冥想就是胡思乱想,只要身体不动,双目紧闭,随思绪飞舞就是冥想了。然而,这样理解下的“冥想”,练习得再久也毫无意义,甚至让人更加疲惫,因为你天性好动的身体需要在冥想的环境下,努力克制不动,而大脑却搭上了飞车,超负荷运转,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让身体运动起来,反而身体的疲惫感会延缓大脑的思绪乱飞速度。

而练习冥想是为了让意识有目的的高度集中,所以初学者练习冥想时,我们通常建议选择一个参照物,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那我们的呼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观察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到呼吸上,觉察每一次呼吸的细节,和带给你身体的感受,但不要让它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不自然,感受呼吸在你身体里自然的流淌,让它和你的意识逐步地融为一体。

冥想的目的是让思考变慢,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思绪集中在一个念头上,专注地想着这个念头,不被外界打搅,也不为其他念头所分神。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大拿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