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年计划怎么写(如何制定靠谱的年度计划?)

阅读:(100)     2024-08-17 10:16:28


又快到年底了,又到了要做年度计划的时候了。

今年养成的一个思维方式是:所有的how背后都有一个why。

在描述如何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不妨先问下自己:

为什么要做年度计划?

为什么一段时间后,不太想去执行计划的部分内容?

为什么之前的计划里总是有不合理的内容?

回顾你的去年计划,有多少在你的安排之中,有多少则不在你的安排之内?

一个好的年度计划应该是这样的:7分安排,2分梦想,1分空白。7分安排是你应该达到的基本分。


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职场方面:今年要做什么项目?达到哪些目标?读什么书?上哪些课程?

家庭方面:今年要做好哪个角色?太太老公还是子女?今年准备带给自己的亲人什么?

自己方面:明年过年的时候,期待自己会有什么不同?有哪些能力今年想要提升?有哪些事情要为生命中这个年纪的你去完成?


是不是以为,接下来就要讲,怎么从职场、家庭、自己方面来做计划?

不,那并不是我真正想讲的东西,我想向你描述的是我踩过的坑,和踩坑之后的反思。

以前我做计划,是列出自己想做的事,从1-10条,然后就结束,其中大部分是爱好,有摄影、写文、参加线下活动、旅游等等。

估计你也能猜到,写完之后,这些计划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接下来我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没有动力,谈何行动。

我忽视了计划需要匹配的资源和前期准备,更重要的是,我甚至都没想清楚哪些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于是,我估计我遇到的问题,很可能其他人也经历过类似的处境,延伸一下问题现状:

在于很多人缺少做计划所必要的技术准备,以为做计划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绝大部分人以为做计划只是在大脑里把步骤设想一下写下来,或者干脆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简单地分解下。

你年初的计划,真的都完成了吗,前年定的计划,还记得有哪些项吗?


为什么我们的flag一立就倒,残酷的事实是,一开始就没定对目标。

一开始定目标的时候,就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做成什么样,所谓的以始为终,没想清楚就开始去做,这个模式特别常见。

记得以前在看论文做方案设计的时候,一个性能优良的结构怎么都画不出来。


后来我才发现,因为大部分人很难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谓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仅是少数情况。

对于普通人而言,心中看到了终点的模样,才知道应该怎么开始。

愿景本身并不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恰恰相反,看不见并不代表不重要。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作者柯维提到【以终为始】的习惯。

李尚友教授曾多次在讲课时提到:问题比答案重要。


观察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接受的教育里,习惯了由外界来出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有哪些计划是自己真正发自内心去做的?

如果照这样下去,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答案,而从未想过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奋斗了一辈子都在找答案,做外界出的题目,做计划也由外界的价值系统来圈定范围,打分和评价也完全交由外界。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不划算。


人的需求有很多,归类起来无非就两类:一是想要有自己的事业,能持续做的事情和爱好;二是能够有安顿自己身心的方式。

如果没有“终”,纵使你百般努力,最后可能让你更快走向错误。

如果没有“终”,哪怕你提升了能力,也可能还是原地打转。

如果没有“终”,哪怕你百分百专注,也可能因为突发情况迷失方向。

以终为始,才不会迷失自己。


你说,道理我都懂,明明自己向往更精彩和更多的可能,却不知道怎么开始。

为什么我们会自己限制住自己?

例如在恋爱方面,有的朋友惆怅社交圈闭塞导致认识不到新的人,职业方面亦是如此。

我自己在刚走入社会时,由于进入的是极其冷门和边缘的行业,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办法和我的朋友们讲明白我到底在做什么。

然后就导致很自卑,也没有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入优质的圈子。

我们之所以会自己限制自己,根本原因在于身边都是工作内容相仿,经历与学历类似的同事。

做着类似的任务,类似的作息,社交圈除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同学朋友,基本就是这群朝夕相处的同事。

但是由于很少会有同事会互相透漏自己的职业想法,即便有交流,也是相互抱怨几句然后继续重复,即便有再多的不满,往往是想做改变又心累。


在这种状态下久了,你的衡量标准便只有了你的同事和领导定下的KPI。你对目前市场的行情、市场所需的技能会变得一无所知。

于是就开始焦虑,尤其是在聊天八卦的时候又听到哪个同学升职加薪了,哪个同事突然离职跳槽到更好的平台,这便是信息渠道闭塞导致的焦虑。

你说,我也不想焦虑啊,可是想不清楚那个【终】到底是什么。

没关系,想不明白很正常,因为时间维度太长了,往前看,看不清;往后看,都是问题。

不妨先从太长的视角中抽离出来。从过去的视角中跳出来,放下问题,展望有哪些机会。


三问:

1、未来3年,我能抓住什么机会让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2、我现在做的,和这件事情有关吗?

3、为什么还没有开始做?

这样一来,思路方案就从【压力推动】,过渡到【要事牵引】;从【被问题困扰】,到【与机会拥抱】。

你会发现,从对【终】的追问,突然有了着力点,那就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要事】。

而聚焦要事的本质,是做选择。


什么是选择?是真正能够提高你效率的方法,不是如何从17分钟里省出17秒,而是如何用17分钟省出17个小时。——刘润

什么意思?就是你要在这17分钟里做出一个决定,接下来要花费17小时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

这就叫做选择。

哪些事情是你实现人生目标所必须要做的?

哪些事情是对你的人生目标帮助不大的?

哪些事情是你哪怕失去现有条件也一定要完成的?


选择,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

通过聚焦要事做选择过程,回归到做计划。

你看,原来做计划根本就不是简单地把想做的事,一股脑全写出来,背后还有这么一系列的过程。

然而,到了真正做计划的时候,我们还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仅关注自己知识、技能层面的维度,没有想过其他的维度。


我们作为社会动物,除了考虑个人价值,还需要结合社会价值。

人和人的差别,有资源有财富,那么有哪些是漫长岁月的波动里带不走的呢?

一是你的知识,一是信任你的人。

那么,可否在明年的计划中,把个人影响力也加入进来?先从加深身边人对自己的信任开始?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经历本身不会带来价值,但是对生活经历的反思会带来价值,不但自己能收获确定性和安全感,对他人也有启发。


若是能整理成长期有作用的经验、技能,采用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方式,这个过程就在不断创造内生价值。

自己在过去两三年都是一个人在跑步、参赛,跑半马跑全马都是自己一个人去。

今年开始尝试和有跑步兴趣的朋友一起,约着一起跑山,在过程中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这样互相赋能,相互照亮,发现体验也很好。


当你看到这里,估计对做计划这件事有了新的想法,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个不断追问的过程,追问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我发表的所有作品,重要得多。 ——查尔斯 汉迪


总结一下:

想清楚为何要做计划、自己想要什么,是重点。

为了可靠的制定计划,你必须首先有高度可靠的系统方法来作为基石。

如果这一套系统体系没有可靠性,就还没有到做计划的时候

并不是一些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操作说明,而必须是一个基于基本原理的、极尽合理的界定清晰的、经过充分测试的、自觉的系统化方法。从想要什么的【终】——聚焦要事——规划选择——形成计划——增维提效。

如果还担心自己动力不够,最后还可以找个监督者,给自己增加违约成本,增加我们对目标的承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大拿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