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位于 兴安 县城东南部,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与 四川 的 都江堰 、 陕西 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说起灵渠,在运河史上可谓是一大工程。在古代有好几个称谓,比如说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它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公元前214年开始使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号称“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秦灭六国后,为开拓岭南,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屠睢为大将、赵佗为副将,率50万大军征战岭南百越诸部族。为便于调兵遣将,输送辎重粮草,始皇命监御史禄督率兵民在 兴安 境内,于湘江与 漓江 之间修建人工运河。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全长约37公里,分南北两段。北渠通湘江,长约3.25公里;南渠通 漓江 水系的大溶江,长约33.15公里。因为南渠较长,工程量较大,后人一般习惯性地将南渠称为灵渠。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灵渠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 通道 ,承担了中原腹地和 南疆 边陲军需民食的繁重运输任务,对我国各民族的统一、南北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起到过重要作用。
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98年2月7 日,我国邮电部门发行了《灵渠》特种邮票,一套3枚。该套以3幅画面,展示了灵渠的主要工程面貌。
灵渠上共设陡门36处,其中北渠4座,南渠32座。所谓陡门,就是古代的船闸,通过陡门的开启与封闭,调节水位,保证南来北往船只不受水位落差影响而顺利通行。它与现代船闸的作用相同。但它比现代的水闸至少要早1000年。陡门不仅在我国是首创,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建筑物,它充分显示了我们先人的聪明和才能。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1963年3月28日,当时的 中国 科学院院长、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学术泰斗郭*沫*若,参观考察千古灵渠后,挥笔写下《满江红·灵渠》一词,赞叹: "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